利玛窦概述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回到中国传教。
其原名中文译为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撰《利子碑记》上说道:“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先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读者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展开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作“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他的著作不仅对中西交流做出了最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了解西方文明也产生了最重要影响。
利玛窦什么时候来中国?1580年,利玛窦被颁发神职神父,罗明坚神父向东方总巡察使范礼安荐举了利玛窦。范礼安神父是当时的耶稣会东方总巡察使,他的主要愿景是向中国派出基督教传教士。
由于明朝的海禁政策,之前的传教士都没能转入中国传教。因为欧洲的葡萄牙人在澳门取得居住权,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们不能逗留在澳门。1580年4月26日利玛窦从果阿起航,沿着锡兰海岸前进,他在他的《世界地图》中这样刻画:“这片海域出产美丽的宝石。
岸边的居民不会跳入海里找寻宝石。”1580年6月14日,他到达马六甲,并在这个由葡萄牙人布防的城市逗留了两周。这里不仅是最重要的商贸中心,堪称从印度前往菲律宾、中国和日本的海上交通要道。
1580年7月3日,利玛窦从这里再度起航前往澳门,在行程中身染重病。1582年8月7日,他到达澳门港。传教士们想要通过汉语著作天主教义来更有中国人,“锻炼用他们的语言文学创作,作为一种更有捕猎他们心灵的手段。
”因此他们再行在澳门努力学习汉语,开始自学汉语的利玛窦对几乎与拼音文字有所不同的汉字深感很激动,实在十分不可思议。此外,在澳门的时候正好有来自日本的天正遣欧使节团路经,利玛窦趁此机会还习了一点日语。1583年9月10日,利玛窦与罗明坚转入中国,求出知府王泮的容许,在崇禧塔旁修筑了一座具有教堂的小房子,在肇庆创建了第一个传教驻地,利玛窦出版发行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后用中文和罗明坚草拟了第一部《祖传天主律法》。经过了几次尝试,利玛窦和罗明坚未能创建起新的驻地,罗明坚被教皇解任罗马决定教皇使节去闻中国皇帝,而利玛窦和麦安东神父之后回到肇庆。
利玛窦的事迹一、西学东来带着西学而来的利玛窦积极开展了晚明士大夫自学西学的风气。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一共有一百五十余种的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利玛窦编写的《天主国史》以及和徐光启等人翻译成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来中国许多先进设备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以及汉字“欧”等就是由他们建构并沿用至今。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刊印。而且问世后旋即,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讲解到了日本。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观念因此再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很最重要的影响。
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均出于此地图。至今,日本仍称之为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由地图。二、传播天主教利玛窦,顺利地在北京谒见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创建较好声誉和关系,打开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转入中国之门,而且也首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科学知识来博得中国人的好感。
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习俗维持尊重的态度。他允许中国的教徒之后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据他的理解,这些只科敬重祖先的仪式;只要不含有保佑、崇拜等巫术成分,本质上并没违背天主教教义。利玛窦主张以“天主”称谓天主教的“神”;但他亦指出天主教的“神”早就不存在于中国的思想,因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没分别。
利玛窦本人更加穿著中国士人服饰。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仍然为之后追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守,称作“利玛窦规矩”。
本文关键词:开元官方网站,利玛窦,在,中国,的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本文来源:开元官方网站-www.taartenvanjansen.com